柯马凯(Michael Crook),男,拥有英国、加拿大双重国籍,1951年出生在中国北京,北京京西学校创办人,现任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
柯马凯自幼在中国生活、学习,曾参加过红卫兵组织,1971年,柯马凯前往海淀农机厂劳动。1973年,柯马凯出国留学。1975年,他考上了伦敦大学的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维思大学任教。1988年,他从美国回到中国,任职于加拿大国际开发署。1994年,柯马凯和朋友创办了京西学校。2025年9月3日,柯马凯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大会。
柯马凯曾获2003年北京市“长城友谊奖”。2004年,柯马凯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1年,柯马凯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外国家庭,家庭成员均长期在中国生活。柯马凯自幼在中国生活、学习。
柯马凯曾在文革中参加了红卫兵组织。1971年,柯马凯前往海淀农机厂劳动,从事钳工,之后他被安排到北京首汽汽修一厂工作。
1973年,柯马凯出国留学。1975年,他考上了伦敦大学的物理专业。
工作经历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维思大学任教。1988年,他从美国回到中国,任职于加拿大国际开发署。
1994年,柯马凯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北京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京西学校,帮助外籍子女上学。
2000年,柯马凯积极倡导并成立了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他历任理事长多年。
柯马凯曾参与了一个由加拿大和中国合作开展的人才发展项目,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西藏自治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状况。之后,他多次亲身到访过西藏,其中包括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访问拉萨市,以及在2023年,他前往了西藏林芝和拉萨考察多所当地学校。
柯马凯先后任职北京京西学校中国文化部主任、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
社会活动
2019年,柯马凯陪着母亲走入人民大会堂,104岁的伊莎白·柯鲁克被授予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2024年11月1日上午,纪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暨中加民间友好座谈会在京举行,柯马凯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2025年9月3日,柯马凯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柯马凯表示,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是帮助追求和平、阻止战争,和平发展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
主要成就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扩大,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不断拓展,来京外国人员日益增多。为满足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1994年,柯马凯与他的朋友一起,在京创办了国际学校——北京京西学校。自此,他一直为北京的涉外教育默默耕耘。
荣誉奖项
个人生活
柯马凯的外婆饶珍芳创办了弟维小学与中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外公饶和美曾任华西协和大学教育系主任。柯马凯母亲伊莎白·柯鲁克国籍为加拿大,父亲大卫·柯鲁克国籍为英国,他们都是英国共产党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央外事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之后他们在学校中执教。柯马凯自己就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的校园长大的。伊莎白·柯鲁克还曾被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每周,柯马凯都会和母亲伊莎白、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女一起吃饭。柯马凯的女儿文杨兰也在北京从事幼教工作。
人物评价
柯马凯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在中国生活五十多年,他支持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事业 。(国际在线 评)
我的中国故事丨柯马凯:红旗下长大 扎根中国搞教育.环球国际.2023-08-21
老外红卫兵.光明网.2023-08-22
理事会.根与芽.2025-09-09
《意想不到的北京》柯马凯 我用一生爱中国.新京报.2023-08-21
纪念白求恩逝世85周年暨中加民间友好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日报网-百家号.2025-09-09
一个多世纪 这个家族延续六代的中国情缘.中国青年网.2023-08-21
东西问丨柯马凯:从“没学上”到“上好学”,西藏教育“大变样”.国际在线新闻.2025-09-09
“规模最大、不可思议” 来华观礼国际友人眼中的九三阅兵.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9-04
“京腔老外”柯马凯:和平尤为珍贵,必须联合起来才能争取和平.新京报-今日头条.2025-09-09
【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国际在线新闻.2023-08-21
北京京西学校.国际学校.2023-08-21
(抗战胜利80周年)英国友人柯马凯:应多讲中国人冒着危险帮助其他国家人民的故事.国际在线新闻.2025-09-09
追忆!从华西坝走出来的“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四川在线综合.2023-08-23
我的中国情缘丨柯马凯:在华五十多年 我也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国际在线-今日头条.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