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园

退思园(别名:任家花园、贴水园),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古镇区,由清代官员任兰生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建造,1887年(光绪十三年)建成。该园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是小型园林的典范,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退思园由任兰生请来画家袁龙为自己设计,其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建筑结构上分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厅堂住宅。建有轿厅、茶厅、花厅,过备弄为住宅,有十楼十底走马楼,以及下房五间,东部为园林。整个园林贴水而建,园内建有坐春望月楼、览胜阁、迎宾室、岁寒居等建筑,并有亭台廊舫桥榭等景观,还有石鼓文漏窗、《归去来兮辞》碑拓灵璧石等附属文物。

1982年3月,退思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江南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沿革

退思园始建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为原凤颖六泗兴兵备道任兰生所建。1887年(光绪十三年),退思园落成。“文革”期间,该园被3家工厂占用,濒于湮没。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传薪以退思园为校舍,创办了丽则女学。1916年,丽则女学迁出退思园。

1964年底,退思园进行整修复原。1981年,江苏省太湖建设办事处和县基本建设局,将退思园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抢救,1982年初,开始施工,复园工作根据‘修旧如归’的原则,历时一年许,于1983年4月结束园林部分修整工作。1984年,退思园修复后向民众开放。

1998年,退思园拆除了园林近旁干扰园林景观的电杆和水塔。

1986年,《人民画报》将退思园作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苏州园林”的代表景点予以刊出。

名称来由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其园名取自《左传》中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之句,寓意 “退而反思、弥补过错”。该园的主人为任兰生(1837-1888),他因遭他人弹劾被革去官职,之后返回故乡建造宅邸与园林,并将此园命名为 “退思”。

地理位置

退思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古镇区新镇街234号。

建筑规模

退思园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建筑结构上分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厅堂住宅。建有轿厅,茶厅,花厅,过备弄为住宅,有十楼十底走马楼,以及下房五间,东部为园林。整个园林贴水而建,别具风格,与松江醉白池、上海市豫园、南翔古猗园、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建筑布局

退思园为左宅右园的横向布局。宅区位于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共三进;东侧为内宅,建有两座南北相对、各五开间的“畹香楼”,两楼由东西双重廊道连接,廊下设楼梯,俗称“走马楼”。楼南侧平房为仆人住所,称“下房”。园位于宅右,以高墙与住宅相隔。园以水池为中心,建筑紧贴水面,故有“贴水园”之称。园内建有坐春望月楼、览胜阁、迎宾室、岁寒居等建筑,并有亭台廊舫桥榭等景观,植物与山石布局疏密有致。

建筑设计

退思园由任兰生请来画家袁龙为自己设计,历时二年,花费了十万两银子建成。

设计理念

该园取名“退思”二字,源自《左传 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因此,退而归隐、退而赋闲、退而思过就成了整个园林的主调和灵魂,也非常明确而坚定地被贯彻到具体的设计之中。

建筑特色

退思园没有拘泥于江南园林“南宅北园”的纵向结构,而是根据东西狭长、南北短促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果断采用横向布局,通过三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将西部宅第、中部庭院和东部花园,由西向东地铺展开来:西部宅第,分为外宅与内宅。外宅有门厅、轿厅、正厅三进。门厅、轿厅为平常停轿待客之用,正厅专为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来临所开。内宅主要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间由双重廊道贯通。中部庭院是园主读书待客之所。庭中古木掩映,围成了错落有致的过渡空间。东部花园亭台楼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等一应俱全。这三组建筑群的安排寓有各不相同的含义:西部宅第,寓退隐;中部庭院,寓退闲;东部花园,寓意退思。每一组建筑群既可独立成景,又能互为对景,彼此呼应,相得益彰,透露出一股隐逸避世的浓郁氛围。

退思园自西向东,依次为宅、庭、园。园内集中了江南园林的楼台亭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等建筑,均贴水而筑,而且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其中春夏秋冬四景中的“春景”,在该园的中庭,名为“坐春望月楼”,夜晚登上此楼,俯视内园,赏月吟咏,别有一番雅趣。“夏景”,在内园的南侧,名“菰雨生凉轩”,轩南芭蕉葱绿,棕榈苍翠,轩北贴水,菰草掩映,轩中立有一面大明镜,步入其间,犹如置身于碧水环抱之中。“秋景”,是园南侧的桂花厅,透过“金风玉露”亭门,湖石假山突入眼帘,只见得高低错落,玲珑剔透,“瘦、漏、皱、透”,尽含千古之秀,如是秋日来此,浓烈的四季桂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冬景”,在中庭南侧,名为“岁寒居”,这里是园主到了严寒季节会聚友朋的地方。

附属文物

石鼓文漏窗

石鼓文漏窗在退思园的九曲回廊中,有九扇装饰图案各不相同的漏窗,每扇漏窗的中心镶有约一尺见方的石鼓文,字呈黑色,连起来就是: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襄阳歌》。石鼓文属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微凸似鼓而得名,也称大篆,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

《归去来兮辞》碑拓

《归去来兮辞》碑拓在退思园草堂内的隔屏后,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书《归去来兮辞》的碑拓。《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散文家、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著名辞赋作品。名家书名文,更因其余相同的碑拓因故毁失,遂愈显稀珍异常。

灵璧石

灵璧石位于退思园东部池畔老人峰之巅,是一方硕大的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形、神兼似寿龟昂首,四周弥漫着瑞祥的氤氲。退思园初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园未建成,就发生了一件诡异蹊跷之事。根据设计者画家袁龙的设计布局,需要挖一水池。动工开始,在水池边发现一个很大的洞,足有中号面盆那么大,奇怪的是洞里还隐隐传出“呼哧”喘息声,大家惊慌万分。谁料,从洞里爬出一只巨龟,洞中还伴随着一些珍宝。园主任兰生忙请来一个当道士的朋友,道士连声称奇,此处是吉祥宝地。之后,忙于建园,此事渐被淡忘。园建成后,任兰生在园中闲游时,发现巨龟竟死在园中。其时正值园主太太卧病不起,任兰生大惊失色,复请道士。在道人建议下,从安徽灵璧县觅来一块形似巨龟的灵璧石,置于水池边,并取名“金龟望月”,从此园主一家太平无事。这块罕见的灵璧石也成了退思园的三宝之首。

建筑保护

退思园是一座小型园林的典范,在有限的地域和空间内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天然博物馆。1982年3月,退思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6月25日,退思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退思园水系生态修复项目启动。2015年6月3日,退思园水系生态修复项目完成。

交通信息

途经公交站点

同里实验小学:733、7101、7115

同里古镇石牌楼:720、725、735、7116

轨道站点

前往退思园可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到同里站,换乘725、7116公交车。

建筑评价

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都贴水面,园如出水上。(陈从周 评)

退思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内敛雅致,别出心裁,妙趣横生,有序幕,有过渡,有高潮,有尾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是一曲自然美与建筑美巧夺天工的完美乐章。(吴江开发区 评)

吴江市志-自然地理.吴江通.2023-07-06

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2023-07-06

退思园一次鲜为人知的修复工程.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走读园林之退思园.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贴水且游“退思园”.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说古道今丨江南水乡古镇宅园的特色(下).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01

同里:超越时空遇见爱.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国家级推荐!苏州古典园林入选.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苏州园林的“三宝”.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藏在江南古镇里的“世遗”:古典园林 水韵悠悠.中国新闻网.2025-09-02

说古道今 | 退思园往事.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吴江同里退思园水系生态修复竣工项目还将在黎里古镇开展.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5-09-02

一场非遗与公交的“跨界”旅行,就很“十全十美”! .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