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曾拯

孙曾拯(1928年-2022年12月20日),男,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苏靖江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12月20日10时12分,孙曾拯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他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的创始人之一,为该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物经历

1928年,孙曾拯出生,父亲是江苏省著名中医。在父亲影响下,孙曾拯立志从医。

1953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的孙曾拯怀着医学理想来到武汉市,在武汉大学从事科研的工作,但他更愿意走在医疗的最前线,主动到一医院寻求机会,成为医院一个普通医生,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精彩的医海生涯。

1970年,为响应支援三线的号召,武汉市第一医院整体搬迁至湖北十堰市(原阳地区)。当时市民都以为武汉市第一医院搬走了,病人数量锐减。留守的孙曾拯很着急,他穿着白大褂站在医院门口敲锣,边敲边喊:这里还能看病,市一医院的皮肤科还在看病!就这样,孙曾拯硬是把病人们“喊”了回来。在孙曾拯的带领下,皮肤科开始了二次创业。他的想法总是快人一步。当别人注重临床时,以他为首开辟了真菌、病理和免疫学实验室,为科室的发展注入活力。

1984年-1985年,孙曾拯就带领全科同志,先后和武汉六渡桥卫生院、建桥卫生院、东方红卫生院建立皮肤科医疗联合体,扩大医疗服务网点。他提出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人精我廉”的发展理念,成为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20世纪80年代初,孙曾拯最先在国内报告了早期获得性梅毒病例。为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6年,孙曾拯脚部骨折,医生给他上了夹板,嘱咐在家至少休息3个月。没想到半个月后,他自己把夹板拆了,跛着脚跑去坐门诊,谁也劝不住。

2018年,孙曾拯教授获评荆楚楷模。

2022年12月20日10时12分,孙曾拯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

个人生活

其父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孙筠溪

孙曾拯兄弟姐妹4人,孙曾拯排行老二,其一家都出类拔萃。

社会职务

中国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分会皮肤性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组湖北省真菌学会顾问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分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名誉主委。

武汉性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

武汉市第一医院顾问。

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中国药物流行病杂志》《中国药师杂志》《医药导报》等医学报刊编委。

主要成就

孙曾拯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与银屑病等项目的科研20余项。他担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治疗学》《性病自诊自疗》的编审,并参与《中医性病学》《临床真菌学》的编写。2016年,尽管脚部骨折并被医生嘱咐至少休息3个月,孙曾拯半个月后自行拆除夹板,跛着脚坚持坐门诊。2018年,他获评荆楚楷模,表彰他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