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母校,由前清爱国知识分子赵清熙(字秋潭)先生于1911年创办,该学校分女学、南岸两个校区(女学校区位于翠屏区女学街30号,南岸校区位于叙州区大湾路7号),占地42亩,建筑面积8705平方米,校长为吴俊宏。

1923年,该学校改名为“宜宾女子中学”。1926年,该校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36年,该校与宜宾市男中合并,成为“宜宾县立初级中学女生部”。1944年,该校增办高中,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50年初,该校名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5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通知,该校定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1956年,该校恢复招收高中学生(男女兼收)。1962年,该校停办高中,将高中部并入宜宾市三中。1972年,该校又恢复高中招生,办学规模扩大。1980年,该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宜宾教育调整,该校暂不招高中生。1997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施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1998年,翠屏区人民政府决定该校和宜宾市十五中合校。2001年,确立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2014年初,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新校区建成,同年9月开始招收学生。

学校已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学校、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行动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四川省首届川派初中名校等300多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1911年,前清爱国知识分子赵清煕创办的“宜宾女子师范学堂”。1923年,该学校改名为“宜宾女子中学”。1926年,该校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34年,该校开办女子初中12个班,学生529人,教职工25人。1936年,该校与宜宾市男中合并,成为“宜宾县立初级中学女生部”。1941年,该校又复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44年,该校增办高中,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46年,该校有高中5班,女生220人,初中11班,女生342人,教职工50人。1948年除夕之际,中共地下党员、女中语文教师廖君素(曾在四川大学搞学运,担任过郭沫若的秘书)撰写了一副对联贴该学校大门口,上联:“翘首看中原还须木兰军中尽涤铅华除粉气”,下联:“阋墙望烽火愿红桃花马上同驱大敌请长缨”。横批是:“普天同庆”。借以表达展望革命形势,迎接全国解放新曙光的情怀。

1949年解放,该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初,该校名更名为“宜宾市立女子初级中学”。195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通知,该校定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1956年,该校恢复招收高中学生(男女兼收),时年全校有初、高中学生1000余人。1962年,该校停办高中,将高中部并入宜宾市三中。1963年,该校高中部再次合并于宜宾市三中。1972年,该校又恢复高中招生,办学规模扩大。1977年,有初、高中33个班,学生1856人。1978年,该校被宜宾地区定为重点中学。1979年,该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口号,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1980年,该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1992年,宜宾教育调整,该校暂不招高中生。1997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施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1998年,翠屏区人民政府决定该校和宜宾市十五中合校。2001年,确立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至2002年,该校有初中48班,学生2922人,教职工197人。

2014年初,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新校区建成,同年9月开始招收学生。2020年11月16日,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被确立为翠屏区“五育并举”先行示范校。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分女学、南岸两个校区(女学校区位于女学街30号,南岸校区位于大湾路7号),占地42亩,建筑面积8705平方米。该校有初中教学班82个,学生4000余人。

学校设施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建设有HT2000双向闭路电视可控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互动网络教室、多功能学术交流大厅、功能齐全的艺体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等。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拥有校园网络系统、65间多媒体投影教室、3间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学术交流大厅、报告厅、羽毛球专用场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等。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

师资力量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教职工280余人,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126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5人,市区级学术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134人。

行政管理

办学成果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学生荣获中国、省、市、区奖12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56人次,省级奖11人次。学校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艺体科技节,学生参与面达100%,艺术体育科技成绩斐然,2008-2010年学校艺术获中国一、二、三等奖78人次,获省一、二、三等奖125人次。2010年学校男子篮球队代表宜宾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了亚军。学生作品《分子间间隙探究仪》获四川省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作品《水电解和氢氧爆炸器》获中国二等奖

特色课程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开设30余个社团和100多门特色服务课程,涵盖多个学科门类,根据学生自身特长或兴趣爱好,采取学生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申报、学校集中筛选确定课程,实行“走班制”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切实激发学生潜能。

学校文化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创始人赵清熙在开堂讲学之初就以对联“女子须争自主权,洗尽铅华,千年封建摧顽制;师资正有光荣感,同昌懿德,百载培人树大功”勉励师生。秉承这种办学目标,二中人“百年探索百年求真”,全力实施“求真教育”,提炼出了“把人培养成人”的办学宗旨,“漫漫求索 永逐真知”的学校精神,“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育人理念,“求真、立德、敬业、乐群”的校训,“民主、和谐、务实、创新”的教风,“向上乐学,宽容真诚”的学风,探索出了“六个一”的“以场育人”模式。二中人追求的“求真教育”克服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异化现象,回归教育本真,实施"真管理",打磨"真课堂",追求“真德育”,“三位一体育真人”,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探索形成了以“全覆盖、立体式、无缝隙、弥漫化”为特点的渗透式、体验式的真德育,即: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课堂德育渗透为主管道、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的“六个一”的“以场育人”模式。师生始终生活学习在学校精心构建的有强烈价值引导的有效“校本德育场”中,产生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方法能力等得到整体的改善和提升。

该校探索形成了以积极主动课堂(本质)、激励课堂、生态课堂、生活课堂、三维立体课堂五个维度为特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个体质疑-碰撞激疑-师生析疑-过关解疑”为特色的“四步解疑法”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师生个个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启动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该校探索形成了以“分层管理  双向考核”学校管理机制和“以分管校长为龙头,年级主任为核心,年级(德育、教学)副主任为两翼,处室主任协调、指导、考核相结合”的年级管理机制,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是人文管理,是心清气正,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的管理,达到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生活学习在“求真教育”理念下的师生,不断“求真”(求真知,求真律,求真理),发展成为一名“真人”。

学校活动

2024年9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组织了2024年暑期教职工政治学习。此次学习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如何“擦亮一曼母校唯一IP”,旨在深挖“一曼文化”内涵,构建“一曼文化”多元展现方式,以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地打造“一曼精神伴我成长”这一独特的学校德育品牌。

2025年8月27日,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在南岸校区求真讲堂开展2025年暑期学习德育专场培训,围绕“深耕德育沃土 共筑二中辉煌”主题,多维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知名校友

参考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宜宾市人民政府.2024-03-18

二中新闻.四川教育在线.2024-03-18

宜宾二中召开2025年秋期开学教职工大会.百家号.2025-09-02

【校史解说】踏着先辈足迹,迈向求真大道 ——宜宾市二中《校史发展地浮雕》详解 .微信.2025-09-02

宜宾市第二中学.宜宾市人民政府.2024-03-18

百年历史.微信.2025-09-02

百年名校 求真教育结硕果.微信.2025-09-02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9-02

翠屏名校丨宜宾市二中:传承校友赵一曼革命精神 焕发红色基因新时代光芒.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2025-09-02

学校简介.微信.2025-09-02

宜宾市二中 深挖“一曼文化”内涵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宜宾市人民政府.2025-09-02

深耕德育沃土,共绘育人新画卷 宜宾二中开展2025年暑期德育专场培训.百家号.2025-09-02

..2023-09-15

红装白马驰骋哈东攻城略地…….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9-14

赵一曼:誓志为人不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9-14

..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