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绢螟(拉丁学名:Diaphania indica),别名印度瓜野螟、瓜绢野螟、棉螟蛾、瓜螟、瓜野螟,是草螟科绢野螟属的一种昆虫。瓜绢螟原产于南亚国家,分布在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大洋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和西南各省,在北方仅在保护地生产中发生。适宜瓜绢螟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6℃;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3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84%。
瓜绢螟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2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色,前后翅白色半透明状,略带紫光,前翅前缘和外缘均为黑色,腹部除第一、第七、第八体节外,均为白色。瓜绢螟在上海年约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枯叶蛹室越冬。各代成虫活动时间及全代历期不同,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始见,后续各代依次延续至11月上中旬后越冬。雌虫交配后即可产卵,卵产于叶背或嫩尖上,散生或数粒在一起,卵期 5~8天。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发生,冬季一般不危害作物,加温温室冬季偶有危害,成虫11月下旬终见。
瓜绢螟主要危害黄瓜、丝瓜、苦瓜、香瓜、节瓜、茄子、番茄、阳芋等多种作物。美国白灯蛾危害叶片,初孵幼虫在叶背或嫩尖取食,致灰白色斑块,部分吐丝缀叶为害,大部分幼虫裸体取食使叶片穿孔、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还潜蛀幼瓜或藤蔓,取食果肉,严重时虫量多,影响瓜果产量、质量。瓜绢螟的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生物农药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形态特征
(1)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表面有网状纹。
(2)美国白灯蛾: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3~26毫米,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亚背线呈两条较宽的乳白色纵带,气门黑色。
(3)蛹:体长约14毫米,深褐色,头部光整尖瘦,翅端达第六腹节,外被薄茧。
(4)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25毫米左右,头、胸部黑色,前后翅白色半透明状,略带紫光,前翅前缘和外缘均为黑色,腹部除第一、第七、第八体节外,均为白色(在有加温条件的连栋温室内,由于食物充足,天敌缺乏,不用药防治时成虫的体长和翅展可加倍)。
分布
瓜绢螟原产于南亚国家,分布在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大洋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伊朗吉罗夫特、日本和韩国等冬季寒冷的地区也有发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和西南各省,在北方仅在保护地生产中发生。
栖息环境
适宜瓜绢螟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6℃;最适生长发育环境,温度为23~28℃,相对湿度85%~100%。美国白灯蛾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3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84%。
发生规律
瓜绢螟在上海年发生5代左右,世代重叠,资料介绍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枯叶蛹室内越冬。常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全代历期在25~35天;第二代8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全代历期在27~38天;第三代8月末、9月上旬至9月末、10月上旬,全代历期在30~40天;第四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中旬,全代历期在35~47天;第五代11月中旬起至越冬。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发生,但在冬季的发生不构成对作物的危害,若在加温温室中冬季有时会造成定危害。成虫至11月下旬终见。
生活史
在8~10月害虫盛发期,各虫态历期为:卵历期2~4天,美国白灯蛾历期6~10天,蛹历期6~10 天。成虫昼伏夜出,具弱趋光性,历期7~10天,对瓜类蔬菜不发生危害。雌虫交配后即可产卵,卵产于叶背或嫩尖上,散生或数粒在一起,卵期 5~8天。
危害
瓜绢螟主要危害黄瓜、丝瓜、苦瓜、香瓜、西瓜、冬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作物。上海市地区瓜绢螟盛发期在7~10月,瓜绢螟幼虫危害叶片,初孵幼虫先在叶背或嫩尖取食叶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块,近30%的幼虫吐丝将叶片左右缀合,居其中为害;大部分美国白灯蛾裸体在叶背取食叶肉,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甚至吃光叶片仅存叶脉。有时幼虫潜蛀入幼瓜或藤蔓危害,还会取食果肉,严重时每片叶或每条瓜有幼虫20~50条,多者达160多条,影响瓜果产量、质量及商品性。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采收完毕,及时清理残株落叶,消灭枯叶、残株中留存的虫、蛹,减少田间虫口密度或越冬基数。
防治技巧
经防治效果试验比较,对瓜绢螟的最佳防治适期为二三龄幼虫高峰期。一般药剂对四龄美国白灯蛾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高龄幼虫食量偏大,在发生量大时,作物受害程度加大;但在轻发生年,为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可选在三四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五龄幼虫的抗药性大,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生物农药防治
高含量菌粉8000~16000国际单位BT500~1000倍液喷雾、BT乳剂300~500倍液喷雾。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0.5%印楝素乳油(世宽)700~800倍液;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1500~2000倍液;0.5%苦香树水剂(神雨)1000~1200倍液均匀喷雾。
化学防治
在低龄美国白灯蛾高峰期起开始用药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用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虫晴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参照登记用量)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用24%氛氟虫腺悬浮剂等(参照登记用量)喷雾。
灾变要素
经汇总1998~2015年的瓜绢灯下诱蛾虫情发生动态系统调查,与环境要素用多元互作项逐步回归法的数理统计学通过相关性检测,满足利于瓜绢螟重发生的主要灾变要素是5月至6月下旬累计诱蛾量高于2头,5~6月中旬的旬均温度高于22.5℃,5~6月中旬累计雨量多于320毫米;5~6月中旬累计日照时数少于240小时,其灾变的复相关系数为R=0.9533。
COL | 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 1851.COL | 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 1851.2025-10-15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10-12
Pest categorisation of Diaphania indica .onlinelibrary.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