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其前身是私立九江光华中学。学校于198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要求,实现初高中剥离,2007年由汪家老校区搬迁至东泉路北侧的现在校区。
校训校风
校训
为人诚实,知识扎实,身体结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
校风
勤奋、严谨、和谐、进取
教风
敬业爱生,务实创新
学风
尊师、守纪、勤奋、成才
教学设施
学校现占地面积165亩,绿化面积39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444平方米。学校体育用地面积30400平方米,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1个、室内外乒乓球场(台)14个。学校建有音乐室1间、美术室1间、体育器材室4间,理化生实验室共12间。学校建有图书馆一栋,藏书141737册。学校装配学生机房4间电脑244台,“班班通”76套,教师办公电脑311台,200M电信专线网络覆盖校园。
师资力量
2019年秋季学期全校共有教学班62个,在校生3313人,教职工265人。
2020年秋季学期全校共有教学班59个,在校生3002人,教职工260人。
办学宗旨
学校以“实”为校训,培养出大批“为人诚实、知识扎实、身体结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的学生。形成了“勤奋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奋成才”的学风。恢复高考制度后,共向各级各类高校输送合格新生达5600余人。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立了学科课、选修课、活动课的课程体系,把选修课、活动课列入课表,纳入老师的工作量。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成立了十四个兴趣小组,既有学科类又有活动类,既有知识类又有人文类,致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一次的“一中之夏”中国艺术节、元旦汇演和学校田径运动会更是成为展示一中师生精神风貌的舞台。
办学成果
管理是立校之基,质量是立校之本。近几年来,学校在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进入全市重点中学第四,2001、2002年连续二年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进入全市重点中学第三(其中2001年文科全市排名第一,理科排名第四,2002年专科以上上线率和本科以上上线率全市排名均为第一)2003年高考理科仍保持全市第三的好成绩2004年高考(全市综合排名暂未公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606人(不含艺术、体育),其中重点线人数达到92人,文科有3名考生成绩进入全市文科前10名之列。
鲜明的特色,辉煌的成果,真实地记载着九江县一中前进的足迹,具有光荣历史的一中在腾飞,富有进取精神的一中人永远不会止步,勇于创新的一中人更会众志成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再创新的辉煌,我们坚信赣北这颗璀璨的明珠将永放光芒。
发展前景
学校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继续强化德育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秉承散原遗风,弘扬紫花精粹;继续遵循“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校训,努力营造“务实态度与创新精神并重,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共存,校风严谨又环境宽松、雍容大度又热情奔放”的校园文化,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效益,争取建成省级示范中学。
校史沿革
1926年由陆德先生创建,定名为“私立九江光华中学”,校址为原九江市北司路;
1949年5月,九江解放,学校与“柴桑区立初级中学”合并,保留“私立九江光华中学”校名;
1951年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九江初级中学”;
1958年秋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九江县第一中学”;
1959年6月市县合并,学校更名为“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1960年市县分开,恢复原“九江县第一中学”校名;
1967年改名为“九江县东方红中学”;
1968年12月,受“文革”冲击“九江县一中”与“省水产学校”和“九江县二中”三校合并,立址九江县赛城湖,定名为“九江县五·七中学”;
1970年经上级批准,学校迁至县城(沙河街镇),保留“九江县五·七中学”校名。
1973年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九江县中学”;
198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1985年,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九江县第一中学”;
2001年,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要求,实现初高中剥离;
2007年,由汪家畈老校区搬迁至东泉路北侧校区。
2017年,因柴桑区改区柴桑区,学校更名为柴桑区第一中学。
骨干老师
省特级教师:欧阳华钦
欧阳华钦,1962年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九江县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九江县第十三、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九江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九江市中学语文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考试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学语文学会理事,江西省特级教师学会理事,第三——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
他先后荣获了:九江市优秀青年教师,九江市首届教学明星,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西省“教育救灾复校工程”先进人个,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长,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荣誉称号;并先后获九江市校长赛课一、二、三等奖,九江市电教“三优”评比“CAI”课件一等奖,江西省电教“三优”评比“CAI”课件二等奖,九江市首届校长论坛论文二等奖,江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论坛论文二等奖,江西省首届校长论坛论文二等奖,泛珠三角区域校长论坛论文一等奖,中国名校文化博览征文一等奖等奖项。
九江市学科带头人:邓晓绯
邓晓绯,汉族,大学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九江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她1989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信息技术课尚未列入教学大纲时她从事过英语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课列入教学大纲之后,她一直在从事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在教学中,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的观点,坚持创新教育的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力量。
她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研究工作,她不仅在辅导学生参赛方面取得了成绩,而且教学之余还撰写了不少教研论文,其代表作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探讨》获华中普通教育研究中心“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征文二等奖,《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获九江市三优竞赛二等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整合探讨》获九江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交流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九江市首届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三等奖和多次学生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熊书老师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教学这块园地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004年荣获“柴桑区优秀骨干教师”称号,获九江县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2006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分获“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教练员”称号;2006年荣获九江县“师德师风标兵”称号;2007年获九江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称号;2009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中层干部”、“省级优秀辅导员”;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高中数学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九江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柴桑区功勋教师。2011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成绩优秀,获国家级“优秀教练员”称号。
熊书淼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011年所写论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又在《中国学术研究》上发表。
获得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