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又称土沉香、沉水香、白木香、牙香树、奇南香,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中华缺翅虫(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主产于万宁市、三亚,茂名市,陆川县、博白县等地。其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可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沉香用量为1~5g,后下。其可搭配阿胶、麝香、附子、赤茯苓等使用。阳盛火旺者、气虚下陷者慎服。
来源
药物来源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中华缺翅虫(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加工
沉香全年均可采收。将老树树干凿小孔,经霉菌感染而凝结没药树部分的木质部锯下,用刀尽量雕挖白色木质及朽木,取黑色坚实的木质部,加工成块状、片状或盔状。碎末为沉香末或沉香粉。
炮制方法
沉香取药材,除去枯废白木,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香樟木药帮沉香多切成刨片。
性状
沉香呈品呈不规则片状、长条形或类方形小碎块状,长0.3~7.0cm,宽0.2~5.5cm。表面凹凸不平,有的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质较坚实,刀切面平整,折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效用分析
沉香气芳香走窜,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温散胸腹阴寒,行气止痛,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
沉香辛温散寒,味苦降泄,善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治寒邪犯胃,呕吐清水,胃寒久呃。
沉香辛温入肾,苦降下气,能温肾纳气,降逆平喘,适用于下元节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
用法用量
沉香用量为1~5g,后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沉香配阿胶
沉香能纳肾气,定喘咳;阿胶能补肺阴,止血。两药配伍,一降一补,且沉香能防阿胶腻膈之弊。治疗肺虚阴亏,火灼肺络,咳嗽咯血。
沉香配麝香
沉香性温气香,降气平逆,兼化湿浊;麝香辛温芳香,性善走窜,通达上下,辟秽化浊。两药配伍,性味相投,功用相似,合为芳香化浊之配对。临床用于小儿因湿浊闭阻,脾胃气滞引起的吐逆之症。
沉香配附子
肾阳虚亏,阴寒内盛,冷痰结聚,格阳于外,治宜甘温出热。沉香引火归原,以治其标;附子甘温大热,壮命火,逐冷痰,以治其本。两药相伍,阴阳通达,其热自除。用于治疗冷痰虚热病,诸劳寒热。
沉香配赤茯苓
沉香温肾行气,导水下出;赤茯苓助肾化湿利水,分清别浊。两药相伍,使湿不内停,则白浊不生,小便自利,尿痛自止。治疗肾虚水湿不化,清浊不分,阻滞气机,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者。
方剂举例
沉香散(《金匮翼》)
药物组成:沉香、陈皮、石韦、滑石、当归、挨砻地堵、芍药、冬葵果、甘草。
功能与主治:行利水通淋。适用于气淋,小便涩滞,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等,属肝郁气滞证者。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功能与主治:行气降逆。适用于气厥证,症见胸膈痞满,暴怒猝死,闭厥等;及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情志失调所致肝气上逆。婴儿过乳积滞,腹胀满,啼哭不止,或伤乳吐泻。
沉香桂附丸(《卫生宝鉴》)
药物组成:沉香、附子、乌头、干姜、高良姜、茴香、肉桂、吴茱萸。
功能与主治:温阳祛寒,暖脾调中。适用于脾胃虚寒积冷腹痛,症见脘腹疼痛,胁肋作胀,腹中雷鸣,便利无度,手足厥冷,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热物熨之稍缓。
四磨汤(《济生方》)
药物组成: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功能与主治:行气降逆,宽胸散结。适用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白脉弦。
礞石滚痰丸(《玉机微义》)
功能与主治:泻火逐痰。适用于实热老痰证,症见癫狂昏迷,或惊悸心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成药举例
沉香化滞丸
药物组成:沉香、大黄、圆叶牵牛(炒)、枳实(炒)、柑橘、香附子(制)、山楂(炒)、木香、枳壳(炒)、厚朴(制)、陈皮、砂仁、黑三棱(制)、莪术(制)、五灵脂(制)。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滞。用于伤食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闷不舒、恶心、暖气、饮食不下。
苏子降气丸
药物组成:炒紫苏、姜半夏、厚朴、前胡、陈皮、沉香、当归、甘草。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盛所致的咳嗽喘证,胸膈痞塞。
贝羚胶囊
药物组成:川贝母、羚羊角、猪去氧胆酸、人工麝香、沉香、人工天竺黄(飞)、煅青碟石(飞)、硼砂(炒)。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郁肺,气喘咳嗽;新生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宽胸舒气化滞丸
功能与主治: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的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积聚痞块、大便秘结。
沉香化气丸
药物组成:沉香、醋香附子、木香、陈皮、六神曲(炒)、炒麦芽、广藿香、砂仁、醋莪术、甘草。
功能与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暖气维生素B5。
风险禁忌
阳盛火旺者,气虚下陷者慎服。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沉香主要含挥发油:白木香酸,白木香醛,呋喃白木香醛,白木香醇,呋喃白木香醇,去氢白木香醇,异白木香醇,沉香四醇,沉香螺旋醇,p-沉香呋喃等;色酮类成分: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8-二羟基2-(2-对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等。
药理作用
沉香具有调节胃肠运动、镇痛、抗炎药、平喘和抑制中枢神经等作用。
调节胃肠运动
沉香水煎液 1.0x10-2g/ml 对离体豚鼠类回肠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性收缩。200%水煎醇沉液0.2ml给小鼠腹腔注射,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蠕动亢进,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沉香叶醇提物及沉香药材醇提物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小肠推进率,说明其具有促进肠运动的作用。
镇痛、抗炎作用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实验法观察到沉香叶醇提物 2.0、4.0g/kg和沉香乙醇提取物 2.0g/kg 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提高热痛刺激的痛阈值,减少化学刺激腹膜造成的扭体反应次数(2),芳樟醇提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热板法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具有镇痛作用的成分可能为Aquilarone E3)。沉香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卡拉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的肿胀率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显示出显著的抗炎药作用。
平喘止咳作用
沉香药材2.0g/kg、沉香叶2.0、4.0g/kg和沉香醇提物8.0g/kg灌胃给药对0.2%磷酸组胺雾化吸入诱导的豚鼠类哮喘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可使产生哮嘴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抑制中枢神经作用
沉香苯提取物能降低小鼠自发运动活性,延长环己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降低直肠温度和抑制醋酸扭体反应,苯提取物分离部分的神经药理学活性强于原苯提取物;白木香酸对小鼠有一定的麻醉作用;热板法实验显示对小鼠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其他作用
沉香芳香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将沉香叶总提取物按极性大小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3个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乙酸乙酯部位是土沉香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有效部位,沉香药材乙醇提取物2.0g/kg和沉香叶醇提物8.0g/kg 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显示,沉香叶给药后实验动物无明显中毒反应。对其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 Ames 试验,未见毒性反应,发现该样品对哺乳类动物体细胞染色体及配子及基因均无损伤作用。
临床研究
沉香的作用广泛,在当代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将其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气止痛,对饮食不节、外感寒邪所致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经络阻塞、血液瘀滞所致疼痛,均有理想效果;二是降逆调中,对胃寒呕吐、阳虚便秘和霍乱有很好的效果;三是心肾不交,对于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健忘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有很好的疗效;四是温肾纳气,沉香是肾虚咳、久病成虚喘的良药;五是温肾暖精,对男子精冷、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手淫恶习伤及本元,以及阳痿都有良效;六是壮阳除痹,对肾阳虚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亦有疗效。在历代医家的医案中,对沉香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有着丰富的记载,治疗范围涉及多种疾病。当代研究也表明沉香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在抗风湿及美容等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
相关论述
《本草通玄》:“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泻,扶脾而运气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
《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需用之一钱(5克)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本草从新》:“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故能理诸气调中。”
《药论》:“囿降逆气而决痰涎,功犹破竹;祛恶气而行积聚,力抵刺犀;借曰温中,未尝助火;虽云决气,亦不伤真;大肠气闭可通,小便气淋可利。”
基原植物信息
形态特征
沉香为常绿乔木,高5~15米,胸径30~40厘米。树皮暗灰色,平滑,纤维坚韧;小枝圆柱形,具皱纹,幼时被疏柔毛,后逐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大多数品种的沉香单叶互生,叶柄长5~7毫米,被毛,革质,有光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花芳香,黄绿色,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萼浅钟状,裂片5,两面均有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有毛;雄蕊10,一轮;雌蕊子房上位,2室。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厘米,宽约5.5毫米,疏被柔毛,基部具有附属体,附属体长约1.5厘米,上端宽扁,宽约4毫米,下端成柄状。
习性
沉香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阴,耐瘠,不耐寒。喜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生长环境
沉香生于山地或丘陵树林中,亦有栽培。
产地
沉香主产于万宁市、三亚,茂名市,陆川县、博白县等地。为广东省十大道地药材之一。
Aquilaria.植物智.2024-11-11
沉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