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天台山

台州市天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也是济公的故里,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地处宁波市绍兴市温州市金华市四市的交界地带,北接四明,南连雁荡,西衔括苍,东濒大海。周围东有蒋介石故居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有古越首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新昌大佛寺;西有双龙洞、兰溪诸葛村、横店影视城;南有“江南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温州雁荡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

台州天台山系仙霞森林公园中支,境内山脉连绵、丘陵起伏,整个地势为:东北、西南较高,东南较低,中部为河谷盆地。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较多,光能充裕。公元3世纪,佛道文化就在天台山滋生发展。汉晋之际,高道葛玄、名僧昙猷先后来此卓庵开山。公元570年南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民国17年(1928年),邑民王和韶植桃数百棵于桃源洞口,裘了真拓宽赤城山岩洞,奉祀济公。1992年,台州天台山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15年,台州天台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台州天台山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台州天台山总面积为187.1平方公里,包括国清景区、赤城山、佛陇景区、石梁—铜壶景区、琼台仙谷景区、华顶景区等13个景区在内。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在台州天台山可以品尝食饼筒、草籽年糕石斛药膳、青饼艾青饺、上汤小笋、柴叶豆腐、青麻糍饺子麦饼等多种当地特色美食。

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3世纪,佛道文化就在天台山滋生发展。汉晋之际,高道葛玄、名僧昙猷先后来此卓庵开山。至南陈智顗创中国佛教天台宗,唐司马承祯传正一之教,创天台仙派,五代十国天台德韶阐扬禅宗,直至北宋邑人张伯端开创南宗,桐柏、赤城、灵墟、天姥、司马悔山成为洞天福地,终于确立了“山水神秀,佛宗道源”的特色。公元570年南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创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清雍正年间重修,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民国17年(1928年),邑民王和韶植桃数百棵于桃源洞口,裘了真拓宽赤城山岩洞,奉祀济公。1958年,文化部拨款修缮国清寺。1973年,国务院拨巨款全面整修在“文革”初期被破坏的国清寺胜迹,充实文物。1975年,国清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国清寺文物保护所。1983年4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清寺(包括智者塔院)、高明寺、方广寺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翌年8月,天台在全省率先成立旅游局和旅游总公司。

1988年,台州天台山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台州天台山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台州天台山被评为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1年,台州天台山隋朝古刹国清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台州天台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台州天台山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台州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地处宁波市绍兴市温州市金华市四市的交界地带,北接四明,南连雁荡,西衔括苍,东濒大海。周围东有蒋介石故居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有古越首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新昌大佛寺;西有双龙洞,兰溪诸葛村、横店影视城;南有“江南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温州雁荡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是旅游要冲交通枢纽。

气候

台州天台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8℃,无霜期平均232天,年平均降水量1320毫米,蒸发量1457.7毫米,四季分明,雨量较多,光能充裕。

地形地貌

台州天台山系仙霞森林公园中支,其西南与大磐山连成一体,向东北延伸入东海,形成舟山群岛;仙霞岭北支为会稽山和四明山,南支为括苍山,该三支山脉构成浙江省东部丘陵。最高峰为天台山主峰一华顶山,海拔1080米,景区内群山环抱,境内山脉连绵、丘陵起伏,整个地势为:东北、西南较高,东南较低,中部为河谷盆地。始丰溪自磐安大盘岭,由西向东南蜿蜓横贯全县,全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溪两岸地势低平。自然景观是中生代开始隆起的断块山,主要为花岗石侵入体,节理发育,形成悬崖峭壁,峰恋连绵,山地呈多级结构。

自然资源

天台山山水秀丽,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众多奇石、幽洞、飞瀑、清泉、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山水神秀”,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金钗”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中华鬣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此外,天台山还有被誉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仙道食粮“黄精”、塑身佳品“笋笳”、民间滋补圣品“豆腐皮”等。天台山境内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70%。

景区布局

台州天台山总面积为187.1平方公里,为国家5A级景区,包括国清寺赤城山、佛陇景区、石梁—铜壶景区、琼台仙谷景区、华顶景区等13个景区在内。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五峰双涧中的国清古寺、一石横空不渡人的石梁飞瀑、仰攀明月天几尺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赤城霞起建高标的赤城栖霞、灵仙之窟宅的琼台仙谷、休闲天堂的天湖景区、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的济公故居、龙穿峡景区等。

主要景点

自然景观

天台山大瀑布

天台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高325米,最宽90米,堪称中华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名闻天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东晋大文豪孙绰在其《游天台山赋》里,把它同赤城山并列为天台的地标性景观。天台山大瀑布景区包括:大瀑布、琼台仙谷、九龙湖、桐柏宫。主体大瀑布总落差325米,最大宽度90米,主要景观有:九级飞瀑(九瀑:玉梭飞流;七八瀑:幽谷叠瀑、六瀑:悬瀑风雷;五瀑:阆苑仙葩、四瀑:群蛟争壑;一、二三瀑:龙游三井)、凌云栈道、观景平台、索桥、玻璃吊桥、登云梯、梵文摩崖石刻等,水潭形态各异,可供游人亲水嬉戏,是中国罕见的亲水梯级瀑布群。山顶游线由2560米长栈道和垂直运距高达205米的三台观景电梯组成,将琼台仙谷区块和大瀑布区块联为一体,是一个融峡谷景观、瀑布景观、悬空栈道、时尚体验、仙道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山岳型景区。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在天台县天台山中方广。飞瀑之水有两源,东为金溪,西为大兴坑溪,水至中方广合流,其势宏大,山腰有衔接两山的石梁,梁长约7米,大可五抱,两端下削,中央隆起如龟背。其背最狭处阔仅半尺,瀑自梁底向下喷坠,高数十丈,直泻深谷,声如雷鸣。临潭岩壁上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四字,左侧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奇观”四字,为天台八景之一。

华顶秀色

华顶秀色是天台八景之一。在天台县。华顶峰为天台山最高处,海拔1,138米。众山环拱,如片片莲瓣,华顶正当花心,故名。华顶峰有华顶山,传为智顗拜经处。峰下有善兴寺,五代十国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德韶大师所立,亦名华顶寺,几经兴废,已非旧观。今存大殿为1928年所建,寺门题“华顶讲寺”。寺外树木成林,茅篷错落,为僧人所筑,向有七十二茅篷之称,旧时佛教斋期,山上常聚僧数百。古迹有太白书堂、墨池二处。书堂传为唐李白读书处,墨池传为晋朝王羲之写《黄庭经》处。华顶峰也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琼台夜月

琼台夜月是天台八景之一。在天台县天台山桐柏水库西北。琼台后倚百丈崖,前对双阙,下临龙潭,三面绝壁,孤峰卓立,惟峰腰有悬磴可度。琼台形似马鞍,台上有石形似椅子,传八仙之一铁拐李曾住琼台对面万年山,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月明之夜,飞越万年山,来此坐石椅赏月,故称石椅为“仙人座”。台前各有小山一座,称“琼台双阙”。明月当空时,月影在溪潭底,下山时月从双阙落下。

人文景观

国清寺

国清寺,在天台县北3公里天台山麓,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祖庭。原为天台宗实际创立者智岂页大师修禅处,隋开皇十八年(598)晋王隋炀帝承智岂页遗愿建立。初名天台山寺,隋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 寺。唐会昌中,毁于兵火,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为书“大中国清之寺”额。宋景德 二年(1005)改称“景德国清寺”。建炎四年(1130)诏易教为禅。后寺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

寺院占地19600平方米,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与南京的栖霞市、山东灵岩、湖北玉泉合称天下四大丛林。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内有雄伟的 释迦牟尼坐像,通高6.8米,重13吨,为明代以青铜铸成。两侧还有18罗汉塑像,为元代以 楠木雕成。西轴线上依次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妙法堂有台宗讲席,为寺僧讲 经说法之处。东轴线上依次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此外还有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建筑。

寺内有古梅一株,传为隋朝住持僧灌顶手植。寺外有隋塔一座,高59.3米,6面9级 ,空心,砖砌,四周还有许多浮雕佛像,形制挺秀。寺内藏有文物上千件,其中有隋代智岂页禅师贝叶经,清雍正年间“钦赐藏经”及唐代诗僧寒山的《寒山诗集》。日本名僧最澄大师于唐贞元二十年(804)来此,从天台宗十祖道邃习教规,次年回国创日本佛教天台宗,故国清寺也被 日本佛教天台宗号为祖庭,常有日本教徒前来认祖参谒。寺外还有僧一行禅师之墓,掩映在浓荫之中。寺周五峰耸峙,双涧环流,景色清幽,为天台胜景之一。

真觉寺

真觉寺,在天台县北23里天台山中。隋开皇十七年(597)建。中有智岂页禅师塔院。原称定慧真身塔院,宋祥符元年改今额。塔院大殿中置大师肉身塔。塔高(连座)7米,2层6面,青石雕成,作 工极为精致。第一层正面置智岂页坐像。殿壁排列有天台宗 17位祖师画像。其中之一即天台宗第十六祖高丽籍义通宝云禅师。塔院屡毁屡建,现存建筑 为明 代重修。寺外有一碑亭,中立《修禅道场碑》,为唐元和六年(811)行满法师立,翰林学士 梁肃撰文,徐放书。碑石现已移至院内厢房中。

高明寺 

高明寺,在天台县东北20里处,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建于唐天七年(910)。原为智岂页禅师幽溪道场 ,明万历年间重建,1980年重修。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楞严坛。寺周多奇石题刻,有一巨石名“看大理石”,上刻“佛”字,直径约7米,甚为壮观。溪流之上,还有石梁形成的圆通洞,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精奇。

善兴寺 

善兴寺,初名华顶寺,位于天台山风景秀丽的华顶峰。原为智岂 页禅师宴坐处,五代十国天福元年(936) ,德韶禅师创为寺。后屡毁屡建,现存大殿系1928年修。寺额题“华顶讲寺”。现在寺中正在兴建重檐歇山顶大殿。寺周有太白 书堂及王羲之墨池。还有茅蓬数十,被称为“七十二茅逢”,供斋期前来聚会的数百僧人居住。茅蓬掩映在绿树丛中,自成一景观。

七佛塔

七支小佛塔供奉过去七佛,俗称七佛塔,塔面上刻着过去七佛的名号。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块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禅师的衣冠冢释一行曾入国清寺拜师学习算法,对国清寺留恋万分,希望常住于此,因此后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来纪念他。

观霞阁

观霞阁与赤城山遥遥相对,为宋楼阁式建筑,因遥对天台八大景 “赤城栖霞”而得名。观霞阁高32米,分台座共四层,红柱灰瓦,斗拱回环,彩绘装饰,美不胜收。登上观霞阁,可鸟瞰天台古城风貌,能遥望到国清隋塔之塔顶,还能欣赏到“赤城栖霞”的美景。现在为陈列济公文化展览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济公的生平,欣赏到玉石翡翠雕制的济公佛像等。

醉仙楼

醉仙楼是陇西园中的最高建筑,与观霞阁呼应,顶上一个葫芦,就是济公盛酒的用具。济公喜欢饮酒作诗,人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故名醉仙楼,现劈为三圣殿。那边有济公家酒坊,大家有兴趣的话,带点回去。出大门,那“济公故居”四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

开发与保护

1988年11月,天台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通告》,拟订国清、赤城、里石门、石梁等景区的建设规划。政府在发挥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的同时,重视寺观僧道和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鼓励群众集资建设赤城山济公院和开发明岩等景区,并编制《天台画册》、《天台山导游》等书籍宣传天台山名胜古迹。1997年12月,台州天台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下称旅游委)成立,其后又组建了台州天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委、县政府把“旅游兴县”与“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一起列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旅管委成立后,编制了多项景区规划,对石梁铜壶景区、华顶景区和木鱼山停车场等进行开发建设,启动寒山湖度假区建设,改善旅游交通状况。

2024年,台州天台山开通了天梯,乘坐山体内部的天梯上山,犹如“穿越”进入短暂的时光隧道,仅36秒就可以轻松登上山顶。

所获荣誉

相关文化

名称由来

中国有不止一座汉中天台山。在四川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安徽等地方都有天台山,统计数据没有定论,有十几座甚至几十座的说法。大概是因为在每座山的高处,都会有一处相对平整的“天臺”。所以,各地的天台山都读作天“tái”山。但是,只有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读作天“tāi”山。因为浙江省这座山的“天台”并非“天臺”。这座天台山的名字源于晋朝流行的天象星官之学。在大禹时期,中华大地就被分为九州;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晋书·天文志》记载了天下九州与天上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道藏本《天台山志》记载:“天台山在县北三里,自神迹石起。按《旧图经》载陶隐居《真诰》云:‘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从中可以看出,南朝道士陶弘景在《真诰》中道出了天台山与台宿的对应关系:天台山是山名,在会稽郡,山有八重相叠,四面相同,方位在二十八星宿当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正与台宿对应,因此称为天台。台宿指的是“三台(tāi)星”,共六颗星,两两并排斜上,如阶梯一样,因此又称作“泰阶星”。天上的三台,对应着地上的三公。天台山的山名源于三台星,台州市这个地名又源于当地的天台山。

宗教文化

台州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的创立地。

台州天台山自唐宋盛行迄今并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她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 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组成。前两者为宗教文化,后两者带有强烈的宗法性和民俗性,以宗族文化为主体。1700年来,“两宗” 文化互相渗透,涵盖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对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哲学、历史学地球科学、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天台山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禅宗重要的弘法道场。三国吴赤鸟年间(238—251),有 禅师来此结 茅苦修,是为佛教在天台山传播之始。两晋南北朝至隋,为佛教初盛期,特别是陈、隋之际 , 高僧智岂页入天台山创法华宗,建12道场,使佛教大播, 影响深远。唐代,禅宗在天台山有了很大发展 。五代十国北宋初期是天台山佛教最盛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吴越偏安一隅,社会安定,而且吴越王钱氏几代均重僧好佛的缘故。明清以后,佛教在天台山呈停滞和衰落状态, 新建、修建寺院均大大低于前代水平。据统计,三国赤乌元年(238)至民国的1700余年间, 共建佛教寺、院、庵、堂、亭等114处。最早建立的寺院有资福院、翠屏庵、回峦庵。资福院 ,位于天台山东麓,旧名“清化”,建于金乌二年(239)。宋治平三年(1066)改兴化市,隆兴初(1163)改今额。翠屏寺,在天台县西南45里处,天台山下。赤乌年间建,以山如屏峙,名翠屏庵 ,宋治平三年(1066)改净安院,明代改翠屏寺。回峦庵,建于赤乌二年,宋代改称兴教院、兴教寺,现存佛寺主要有国清寺、真觉寺、华顶寺、高明寺、方广寺等。

唐诗之路文化

“唐诗之路”,经过众多学者的发掘、考察和论证,已为国际外学术界所认可,但重点多放在新昌县那一段,有“剡溪——唐诗之路”的说法。其实这条诗路的目的地和最精华的部分都是在天台山。

全唐诗》记载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位诗人,《唐才子传》收载的278位才子中有170余位从钱塘江出发,经绍兴市,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经新昌的石城、沃洲、天姥山,最后抵达天台山,这一线路今人便称之为“唐诗之路”。六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浙江省成为人文渊薮;谢灵运寻胜问幽,首创山水诗,为后世所仰慕。尤其是天台山,以其文化积淀之深厚而被视为“佛宗仙源,文物之邦”。剡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夙有“溪连嵊水兴何尽,路转仙源人自迷”之说;三茅溪作为发源于大盘山的始丰溪支流,则因为汉三茅真君留连于此而得名,脍灸人口的嵊州市刘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自剡入台自古就有一条“仙源之路”,沿途有一系列道教洞天福地:沃州、天姥山、赤城、桐柏金庭、司马悔山、灵墟等。汉末葛玄登台山而开拓“仙山”,成为道教符箓派之祖,侄孙葛洪继之,魏华存创上清派,至李旦为司马随祯建桐柏宫,开道教南宗祖庭之先声,祈仙修道者相继而来。

和合文化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而这两字,也成为引领中华文化千年的核心。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分为“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三部分: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天人和合论”分两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天人合(和)一、天人同构”的宇宙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依境立观、万物有性”的本体论;主要探究“人与自然的和合”。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社会和合论”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天台山道教文化“身国同理、三教合(和)一、”的治国论;二是天台山佛教教文化“三谛圆融、治生即道”的入世论;三是天台山儒家文化“士农工商、四民皆本”的治世论,主要探究“人与社会的和合”。

天台山文化“和合学”的“自我和合论”,主要分天台山道教文化“形神合一,性命双修”的道性论;天台山佛教文化“性具善恶、超凡入圣”佛性论;天台山和合二圣“安身乐道、自我荆溪湛然”的心性论。无论是道性论、佛性论,还是心性论,其实质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性论;主要探究“人的自我和合”。即旨在追求“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升华与和谐”,只是儒释道三教的视角有所不同。

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一是把自然看成一个和谐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形成一种生态文明观。二是主张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提倡“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持中即是和,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根本目标。三是注重自我精神的超越与升华,即乐观人生,达观处世。总之,天台山和合文化体现了系统整体思维。一方面要积极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差异、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和而不同”,和合并不等同,也不否认矛盾,而是通过矛盾的克服,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即和合状态。

民俗文化

天台古称善之邦,民俗俭而勤,民性醇朴而强悍重义。由于佛道源远流长,帮民间婚丧礼仪、岁时祝祭、迎神赛会等习俗大多与宗教影响有关。

旧时,新生婴儿满7天,长辈要用红线穿上银质小铃铛,系在婴儿手腕上用以避邪。满120天后,初次到外婆家去,要佩银或铜制的小宝剑和历书。外婆还要为其办银质小手镯和脚镯。一般少女许人后才戴耳环,这是定亲信物之一。用料取金质或银质地的耳坠为“金丁香”。戒指也是定亲之物,一般在成亲之日才戴,但并不普遍。建国初已无人戴,80年代后的时兴。

乡民热情好客,平日生活节俭,办酒席却很大度。普通人家待客有“杀鸡为黍”(包粽子)之风,遇婚丧、寿庆、造屋、进住、拜岁、分家、请人办事,或有远客、稀客到来都要办酒席招待。旧时宴会有用“木鱼”代鱼而不食的习俗语,以示吉庆有余(取“鱼”与“余”谐音)。

茶文化

茶,位列当今世界三大饮品(茶、咖啡、可可)之首。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茶的祖国”。中华民族对茶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茶,提神醒脑、消烦明目、去腻解毒。最早是因为药用价值而流行,故而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把它列为一味中药。出于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广泛的饮用、体会与创造,衍生出独特的茶文化,有了茶事、茶道、茶艺、茶德等,并由此产生茶的文学、绘画、工艺等作品。地处浙东地区的天台山,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早在汉代就有道家茅盈、葛玄等人入山修炼,晋代敦煌市高僧昙猷尊者于赤城山、万年山开辟丛林,陈隋高僧智顗于此开创佛教天台宗,宋代天台人张伯端创立道教南宗。故有佛国仙山之美称。天台山丹丘雾芽、华顶云雾茶久负盛名,相传汉以前有丹丘老姥植大茗,汉代高道葛玄植茶于华顶归云洞口。天台山由此具备了茶文化发生、发展的深厚土壤,茶文化从这里传向中国、传向世界。汉中天台山茶文化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与佛教、道教的融合。也可以说佛道文化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西汉时茅盈兄弟入天台山修炼。汉末三国时期葛玄在桐柏山建桐柏观。道家视天台山为仙山,而茶被认为是养生的仙药。仙山令人得道,仙药(茶叶)“服之生羽翼”,助人“飞升”,这正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因此葛玄选中华顶归云洞口开辟茶圃,首开人工栽培茶叶之先河。

名人遗迹

台州天台山是济公的出生地,唐诗之路目的地,寒山隐居地以及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刘宋元嘉六年(429年)秋,诗人谢灵运率领数百人从始宁县(县治在今三界)南山出发,伐山开道,构通了越台旅游线。其后,人们在陆路之外,又发现了一条不必迂回百里而可以顺抵天台山的“捷径”。

有唐一代400多位诗人游历栖居于台州天台山,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总数的1/5。当时浙东地区面积仅全国的1/750。在这些诗人中,既有像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省、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诗仙,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 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壮游,或宦游,载酒扬帆,击节高歌, 也有终隐于此的,还有60多位本籍骚人,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写天台山诗有数百首之多,拙作《天台山诗词曲赋选注》(团结出版社,1994年)收录了87首,包括天台山、石桥、佛陇、国清、桃 源、桐柏、琼台、华顶、赤城和寒石山等,即今天台山13个景区中的8个景区,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精华部分。邹志芳先生的《浙江唐诗之路》,全书41个景点 207首诗,其中涉及天台山的有13个景点55首诗。涉及剡地(含今嵊州市新昌县)的为8个景点41首诗。吕济琛、潘表球先生的《剡中山水诗选》(浙江摄影 出版社)则收入剡中、石城、天姥山的唐诗25首。二书中的桃源选诗与拙作基本相同。

天台也是儒官文士的栖居之地。孙吴太常高察隐居天 台山麓,南齐顾欢在此开馆授徒,留下了察岭和读书堂遗址、欢岙等系列地名。白居易《沃州山禅院记》列举戴逵孙绰王羲之等18位高士名人,他们中间很多 人到过天台。王羲之还从天台张俞学书,留下了黄经洞、墨池遗址和《书诀》;他和支遁、许询遨游九峰传为美谈,也成为台岳三教合一的缩影。

天台山还是人文荟萃之所。早在汉晋六朝,葛玄、葛洪陶弘景就来山上修道炼丹,昙猷曾在此开山坐禅。而后,名僧高道纷纷进山,或开宗立教,或隐居著书,寺院道观遍布,因此天台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佛国仙山”。自东晋以来,天台山一直是人们神往的胜地,历代文人高士如王羲之谢灵运李白孟浩然苏轼鉴真大师朱熹陆游汤显祖王士性徐霞客石涛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郭沫若等,皆慕名前来,并吟咏赞美,留下许多不朽的名作佳品。

地方美食

在台州天台山可以品尝食饼筒、草籽年糕、石斛药膳、青饼艾青饺、上汤小笋、柴叶豆腐、青麻糍饺子麦饼等多种当地特色美食。

相关事件

2025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多个暗访小组对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等8个省(区)开展暗访抽查,经调查发现,台州天台山景区国清宗教场所点香处未配备消防器材。

Tiantai Mount Scenic Area.浙江省人民政府.2025-08-28

山川灵秀 心灵奇遇——台州天台山景区.浙江省林业局.2025-08-20

概况.台州史志网.2025-08-28

聆听天台山:佛国圣境 养生田园 .人民网.2025-07-16

天台概况.天台山景区.2025-08-20

天台概况.天台县人民政府.2025-08-20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法华圣地天台山.凤凰网.2025-08-20

第一节 名山游历.台州史志网.2025-08-20

浙江名山群览之九——天台山|天台山|名山|国清寺_新浪新闻.新浪网.2020-09-02

舌尖美食.天台山景区.2025-08-20

岳阳=台州 280元起 | 五一小长假,在这里既能避开人流高峰,又能享受山海美景.今日头条.2025-08-28

天台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2025-08-28

天台山概况.天台县人民政府.2025-08-28

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点睛之笔:天台山大瀑布.浙江新闻官网.2025-08-20

宗教文化.天台山景区.2025-08-20

七佛塔.天台山景区.2025-08-28

观霞阁.天台山景区.2025-08-28

醉仙楼.天台山景区.2025-08-28

台州——这里有半部《全唐诗》 .百家号.2025-08-28

文化综述.天台山景区.2025-08-20

唐诗之路文化.天台山景区.2025-08-20

和合文化.天台山景区.2025-08-20

民俗文化.天台山景区.2025-08-20

茶文化.天台山景区.2025-08-20

文旅部组织对8省区开展暗访抽查,通报这些问题.新华社.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