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岩摩崖石刻

青峰岩摩崖石刻位于秀屿区东庄镇秀屿村,是闽台玉皇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明代在此建园亭时所刻,共有12处。其中,诗刻“盘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坐窥明月,空山有几人”刻分5行,每行4字,楷书,署款小字为“佘翔”题“飞云洞”三大字横刻,楷书。下款为“林琨章书”“食霞”石刻二大字,字径0.63米。“天风海涛”署款为“宋赵汝愚书”,无署款的崖刻有“试剑”“钓矶”“超然台”“读书台”“玉蟾”“枕流漱石”。城山面海的南面山崖的大片石壁阴刻线条画,“吕洞宾醉酒”画面高2.3米,宽1.4米,吕洞宾醉态龙钟,右边有个护将,线条已不明显,落款已风化不可辨认,为研究石刻提供实物资料。青峰岩摩崖石刻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及特征

青峰岩摩崖石刻位于秀屿区东庄镇秀屿村。现存宋至清摩崖题刻十八方,其中画刻“吕洞宾偕弟子”高2.56米,宽1.5米,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附属文物青云殿等建筑,是闽台玉皇大帝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石刻介绍

寺庙旁、路边、岭上等处,浑然天成的山岩,石块上的石雕、石刻、石画、石故事等观不完。如宋福建省安抚建使(曾两次任福州市知州赵汝愚的“天风海涛”石刻:蔡襄的“读书台”;“超然台”;“飞云洞”;“食霞”;“悟真禅座”;“忱流漱石”;达摩偈:(石刻)“吾本来莅士,传法救迷情,心花五叶,结果自然成”。位于青峰岩顶部,七名氏题刻(行书)。《尔雅·释山》里将“锐而高”的山称为峤。海中的突兀的山聚集阴阳精灵之气,一马平川的泉半岛上,海拔不高的青峰岩的确十分突出,海天苍茫的时候,云气汇聚,以“海峤钟精”形容倒也不为过。刻在青峰岩顶北侧,无名氏题刻,行书,横刻,字幅高70公分,宽170公分(4字)。石刻“砥柱”,位于秀屿南,无名氏题刻,楷书,字幅高100公分,宽大340公分,字径80分分。其中有宋丞相书法家赵汝愚的“天风海涛”题刻,明末进士佘翔的“西来”题刻,“头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跌坐窥明月,圣心有几人?”图为明末进士佘翔的“西来”题刻,字幅高120厘米,宽120厘米。